大媽組團每日義務送服務 |
界首公安盤活社會力量推動社區警務 |
|
法制日報記者李光明
每天早上6點半,家住安徽界首東順河社區的薄玉俠就已早早起床,8點半準時和她的老年義務巡邏隊友集合在一起,帶著紅袖章協助社區民警維護治安,路見不平就上前調解,遇人有難就援手相助。除去兩餐休息的時間,她們要一直忙到晚上9點半才“收工”。雖然有時忙得做了多少好事數也數不清,但一樁樁、一件件都在群眾心里記了賬。
“謝謝你們把劉俊送往醫院,要不就出大事了?!?月26日下午3時25分,安徽省界首市翠園警務室外響起了一陣鞭炮聲,一位中年婦女手捧繡著“救死扶傷、見義勇為”的錦旗走進警務室,連聲感謝巡邏隊員對她家人的救助。這是記者在翠園警務室親歷的一幕。
事情要追溯到2月21日下午,當時薄玉俠和肖啟云像往常一樣在轄區內巡查,走到富強路附近時,看見一名年輕男子突然從電動車上昏迷倒在地上,一動不動。
“臉上被拉一道大口子,淌得滿身都是血?!北∮駛b告訴記者,自己和肖啟云立即打車將他送往醫院,還墊付了醫藥費。經過救治,昏迷的男孩已經沒有大礙,特意囑托家人前來感謝。
“干點好事咱心里也踏實,睡覺都睡得香?!北∮駛b說,老年義務巡邏隊現在算是小有名氣,街坊鄰里老遠就會打招呼,管她們叫“雷鋒大媽”,聽得心里挺有成就感。
這樣一支義務巡邏隊由25名平均年齡57歲的老人組成。她們主要來自于社區退休教職工、退休干部和干警家屬,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對社情民意也了如指掌,已經成為翠園警務室日益重要的一支社會力量。
?
“社區工作靠法律,也靠人情,有了這支有韌勁、有熱情的隊伍協助民警做好日常工作,很多事情解決起來順利多了?!?翠園警務室警長饒影告訴記者,除了老年巡邏隊,該警務室在以社區民警為中心的基礎上,還“引進”了社區聯防隊員、“小紅帽”志愿者等群體為補充,并提供必要的活動場地和設施,引導他們配合有限警力發揮最大警務效能。
把社會力量吸納進社區警務室,走社會辦治安的路子,是界首市公安局在警力匱乏情況下另辟的“蹊徑”。該市公安局局長江利國介紹說,市公安局現有在職民警399人,警力約占總人口的萬分之五,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比例。根據轄區治安狀況和管理重點,該市先行選擇六個警務室作為試點建設,每個調配2名民警和2名協警,引導群眾力量深入社區,調整充實社區民警隊伍,使社會群防群治力量成為社區民警的“左臂右膀”,從而實現現代警務的社會化,把警務室真正打造成公安機關的接警聯系點、治安防控點、信息搜集點、矛盾化解點、人口管理點和服務群眾點。
“作為推進公安基層基礎建設的重頭戲,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建立30個警務室,覆蓋全市社區、行政村,用‘小警務’托起‘大平安’?!苯麌f,同時還將繼續探索建立專職化社區民警隊伍的新路子,發動全民參與社區管理,全面發揮社區警務戰略綜合效能。
(責任編輯:谷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