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岸邊的鄉村法官劉學講 |
明光市人民法院潘村法庭庭長劉學講先進事跡材料 |
|
淮水湯湯,碧波千里。在風景優美的淮河岸邊、女山湖畔,有一個被轄區人民群眾稱贊為“淮河岸邊好法庭”的明光市人民法院潘村人民法庭,劉學講,就是這個法庭的領頭人,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鄉村法官”。
劉學講,1991年參加法院工作,歷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庭長、庭長。任助理審判員以來,共審結民商事案件1000多起,調撤率達85%以上,多年來解決了大量矛盾糾紛,有力地維護了轄區社會穩定,先后被授予“全省人民滿意好法官”、“全省先進工作者”、“全省優秀法官”、“全省第二屆優秀青年衛士”、“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法官”等榮譽稱號,受上級各類表彰二十余次。
牢記宗旨 情系群眾
在劉學講的心中,“共產黨員”這個稱號不是榮譽的象征,而是意味著更大的壓力、更多的責任。二十多年來,從書記員到庭長,劉學講始終堅守著“為老百姓多做幾件實事”的執著信念,時刻以人民滿意為標準,始終牢記執法為民宗旨,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認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真心誠意為轄區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把法庭開到田間地頭,開到當事人家中。在庭里,干活最多最累、審判業務最過硬的是他,為了集體,放棄小家、無私奉獻的還是他。
劉學講把群眾的事時刻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在農村法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讓百姓感到溫暖,贏得百姓的信任,那怕是一杯水,一聲問候,那么簡單的事,也要做到百姓的心坎上去。
2011年夏的一天中午,柳巷鎮陶橋村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艱難地來到法庭,訴說女兒不僅不盡贍養義務,還狠心地將其毆打一頓趕出家門,以至流落街頭,居無定所,請求法庭予以處理。聽了老人的訴說,看著老人那可憐巴巴的臉龐,劉學講的眼在流淚,心在滴血,一種對弱勢群體的憐憫之情油然而生,他再也坐不住了,對老人一番好言安慰后,立即予以口頭立案,爾后小心翼翼地將她扶上警車,將其護送回家,先是對她那不孝的女兒進行嚴厲的批評,之后又和顏悅色地向被告辨法析理,一番潤物細無聲的法理,被告低頭了,流淚了,誠懇地履行了贍養義務,妥善地安頓了老人。像這樣快速、高效、為民辦案的事例數不勝數。
?
2011年9月的一天,劉學講和庭里的同志在下鄉辦案途中,遇到農民徐某打農藥中毒在田地里,急需送醫院搶救,但無車輛??吹叫炱湟呀浕杳?,生命垂危,他們不顧徐某滿身的嘔吐物,立即將徐某抬上了警車,并送往醫院救治,為及時救治中毒者贏得了寶貴時間。隨后趕到的徐某親屬,望著忙得渾身是汗的法官連聲道謝。
在劉學講眼里,不分大事小事,只要事關群眾都是天大的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劉學講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司法為民,把老百姓利益切實放在首位,把最平凡的事做好。只要當事人跑一趟的,決不再叫跑第二趟,真正做到讓群眾“少跑路、少費心、少誤工”。
勤學苦練 鉆研業務
多年來,劉學講立足崗位,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掌握過硬的業務本領。當書記員時,他總是把出庭記錄和卷宗整理得一絲不茍,每一本卷宗裝幀的既整齊又規范,使之成為檔案室里的“免檢產品”;當法官時,他默默地踐行著“案結事了、勝敗皆服”的司法理念,以化解矛盾、穩定社會為目標,自覺地將調解貫穿于審判工作的全過程,做到“小案快辦,大案精審”,所辦的案件件件成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所審結案件無一申訴、纏訪、上訪或矛盾激化現象發生。他注意學習研究調解藝術,能夠針對不同矛盾的特點、不同的當事人,采取有效的調解方式,使許多反目成仇的當事人握手言和,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在繁重的審判工作之余,他總是見縫插針,擠時間學習,總結審判經驗,潛心調查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在各級媒體上發表調研和理論文章近30篇,宣傳稿件150多篇。他撰寫的案例被編入《安徽法院審判案例選》,《人民法院報》上刊登他撰寫的案例。
精通本職 勇挑重擔
“當法官,就要多辦案、快辦案、辦好案、無冤案、無錯案,否則就愧對法官的光榮稱號?!边@是劉學講的座右銘。二十幾年來,劉學講始終將公正高效辦案作為奮斗目標。
在民事審判二庭時,劉學講擔負著各類民商事案件和破產案件的審理。破產案件不僅適用的法律知識多而復雜,并且社會涉及面廣、辦案周期長、矛盾尖銳,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企業一旦宣告破產,受沖擊最大的是職工的切身利益,如不能及時妥善處理,職工情緒不穩定,動輒上訪請愿,給政府施壓,從而影響社會的穩定,當地經濟的發展。此類案件既要快辦,又要精審,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如此棘手的案件,他總是知難而上,主動請戰,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帶來的阻力,化壓力為動力,確立了“以快取勝、確保穩定”的審理思路。在案件審理中,積極主動地與政府、社保等部門溝通協調,真可謂磨破了嘴、跑斷了腿、操碎了心,吃不好、睡不安。在他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喚起了各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齊抓共管,切實解決了100多名漏保、欠保職工的實際問題。同時,還盡心盡力地協助安置職工就業3000多人,真正實現了無情破產,有情安置。
?
明光市啤酒廠在春節前夕申請破產。由于長期拖欠工人工資,職工就多次到市政府上訪,啤酒廠因無法開展工作而廠門緊鎖,導致矛盾激化。劉學件接手該案后便全身心投入,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商,及時籌措資金發放工人的部分工資,緩解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另外,由于啤酒廠用水、用電是和職工宿舍共用水表、電表,廠里因拖欠水費、電費,供水和供電部門停止了水、電供應。職工因無水、無電而無法過年,情緒異常激憤。劉學講便先后多次苦口婆心地與水電部門交涉,恢復了水電供應,將該起案件妥善審結,職工終于過了一個“安穩年”。但整個年假,劉學講都是在廠里度過的,先后接待工人800多人次,就連年三十晚上,萬家團圓,沉浸在春節晚會的氣氛中時,他還在整理材料、制作裁判文書。象他這樣不怕苦,不怕累,快審快結,夜以繼日的工作的案例不勝枚舉,同事們都稱他為“拼命三郎”。
這些年,為了提高辦案效率,縮短辦案周期,劉學講不知犧牲了多少個休息日和夜晚,當人們外出走親訪友,或悠閑自得進行娛樂,或在家與妻兒團聚欣賞精彩電視時,他卻獨自在加班加點地忙碌,忙著學習、閱卷和制作裁判文書。在庭里,他始終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之一,所辦的案件在院里總是名列前茅。
愛崗敬業 扎根基層
1991年,劉學講從學校畢業就被分配到離縣城最遠、50公里開外的潘村法庭工作了五個年頭。2010年底,院里為加強基層法庭建設,決定派他去一線工作,他克服孩子面臨高考無人照顧的困難,重又回到潘村法庭。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看到農民群眾和領導期待的眼光,再累、再苦我也要去!”。由于院里人手緊,先后兩次從法庭抽調人員,他不得不頂住人員銳減的工作壓力,實行滿負荷工作。為及時實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他經常利用休息日和節假日及早晚時間辦案。為使當事人能盡快拿到裁判文書,便時常在晚上趕寫法律文書,即使是休息日也常將法律文書帶回家制作。2011年和2012年他所審結的近300件案件,結案率達99%、簡易程序適用率達95%、調解撤訴率達85%以上。在工作上,他和干警一起送達、審案、調解,一起摸爬滾打,同甘共苦;在紀律上,要求干警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干警不做的,他首先不做,以自身的表率引導全庭干警的思想和行動。在他的帶領下,法庭各項工作均位列全院先進。在2011年和2012年全市法院基層人民法庭考核中,潘村法庭成績均名列前茅,為此,榮獲2011年度“全市優秀法庭”和2012年度“全市優秀法庭標兵單位”稱號。由于成績突出,全市法院基層人民法庭建設工作現場會在潘村法庭召開。他也成為群眾和法院領導心目中的“放心庭長”。 潘村法庭達到了“五無”的要求,即無矛盾激化案件;無當事人纏訴;無錯案;無干警違法違紀;無超審限案件。實現“四高”、“ 三低”, 即高審執結率、高巡回審理率、高調解率、高滿意率;低上訴率、低發回改判率、低申訴上訪率。
?
淡泊名利 公正廉潔
謙虛好學、淡泊名利,是劉學講最受同志們敬佩的一大人格亮點。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法官,他從不在年輕人面前以老資格自居,而是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力求使自已的審判能力不斷提高。劉學講同志始終嚴守職業道德防線,堅決抵制各種說情、誘惑和壓力,沒有辦過一件人情案、金錢案,始終保持著對公平正義的信仰與追求。他恪守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的人生準則,嚴格自律,清廉如水,維護了司法公正,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長期處在審判位置上,難免有利害關系當事人通過親友向法官拉關系、套近乎,從而形成一股說情風。劉學講總是把公正和原則放在首位,不管和他何種關系,只要法理不容,一律不給面子。請吃他不到,送禮他不要。久而久之,有人把他當成了“六親不認死心眼”、“大傻子”。 多年來,劉學講待人和氣真誠,處事謙虛謹慎。辦案中,他堅持做到“四個一樣”,即對待熟人和生人一個樣;對待當地人和外地人一個樣;對待說情和不說情的一個樣;對待涉及領導的案件和涉及一般群眾的案件一個樣。有一次,他在主審廣東省化州市個體戶李某某訴明光市倪某某借款糾紛一案中,經過審理調查,認定了被告確實借了原告30萬元收購牛皮,可被告卻既不還錢、也不給貨。于是,他便依法查封了被告倪某某價值30萬元的牛皮。倪某懇求他說:“我們都是明光人,低頭不見抬頭見,你何必向著一個素不相識的‘南蠻子’呢”。倪某見他不動聲色,堅守原則不動搖的態度,很快“調兵遣將”,找來他好幾個親戚、朋友和當地的知名人士來向他送禮說情。他頂住人情世故帶來的壓力,耐心解釋說:“作為一個人民法官,依法辦案、公平公正是我的職責,依法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院的形象義不容辭。請諸位親友予以諒解,對我的工作予以支持?!必M料,被告倪某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采用多種方式對他進行威脅恐嚇,但絲毫也動搖不了他公正辦案的恒心。后來,原告在獲得涉案標的后,對他和同事千恩萬謝,非要請他和同事在豪華大酒店吃頓飯不可,卻被他婉言謝絕了。李某不無感激地說“即使在廣東當地,法院處理也不一定能做到這樣快、這樣好”。李某離開明光前給我們贈送了一面錦旗:快審快結,公正執法。
2011年,他審理了一起涉案標的較大的糾紛,一方當事人悄悄給他送來一疊現金,央求他手下留情、予以“關照”。他當即拍案而起,義正辭嚴地訓斥道:錢,你快拿走。案,我依法辦。該當事人見狀,慌忙收起鈔票,灰溜溜地離去。
自從來到潘村法庭,由于法庭轄區大、干警少,尤其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當事人,開庭過午、不能及時用餐的情況時有發生,每當此刻,他寧愿到政府食堂去吃殘羹剩飯,也不吃當事人宴請的肉山酒海,切實做到廉潔自律。多年來,他病魔纏身,卻以一句“小車不倒只管推”的精神堅持工作,從未因身體狀況不良耽誤過一次庭審。將“五個嚴禁”制作警示卡發放給每一名干警,并結合工作實際制成電腦桌面屏保,安裝在法庭的每臺電腦上,以便能在審判工作中隨時隨地學習,時刻警醒自己,切實做到廉潔自律。
?
一心工作 愧對親人
劉學講把對家人的愧疚藏在心里。二十二年來,劉學講同志先后因法院工作的需要,被分派到多個崗位,擔任過多種職務,可無論組織上讓他干啥,他總是任勞任怨地干好啥,從來沒有因小家庭的事務誤過工作。當年婚假未滿之際,他就到潘村法庭上班,讓“蜜月”中的妻子獨守空房。好在妻子能夠給予理解與支持。但有一事,卻讓他至今對妻子難以釋懷:那就是妻子分娩前夕,再三懇求他請假在家陪伴兩天,可當時全院正在進行秋季執行大會戰,庭里人手少、任務重,一人當著兩人用,他怎么能在這樣的關健時刻呆在家里等待妻子分娩呢。于是,他苦口婆心地說服了妻子后就匆忙下鄉了。誰曾想,就在他出差的第二天夜里,孩子臨產了,是好心的鄰居把她送進醫院,當劉學講回來一眼看到剛剛出生的女兒時,他的眼睛濕潤了,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啥滋味。
欠妻兒的,來日方長可以補,但父親去世,卻是劉學講終身無法彌補的遺憾。一天,他的哥哥匆匆從鄉下跑來向他告知:父親病危,需及時送往南京搶救??墒前讣碾p方當事人都已到庭,開庭在即。怎么辦?他沉思了一下后,果斷地對哥哥說:“你也看到了。我實在是走不開。我籌些錢給你帶上,先送父親到醫院,我忙完隨后就到?!比欢?,一連幾天的開庭使他無法分身,失去了最后與父親相見的機會。父親的喪事辦完之際,母親哭著對他說:“你平時工作忙,我們能理解你,如今你父親去世了,你工作就是再忙,也應該在家守孝三天呀?!彼敃r鼻子一酸,淚如雨下。他一邊幫母親擦淚一邊說:“我手邊還有很多工作等著去做,在家多呆一天,當事人就會多著急一天呀?!本瓦@樣,劉學講忍著悲痛又回到了審判崗位。
2003年7月,淮河流域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一個周末的晚上,當他接到單位電話,要他作為單位第一批抗洪搶險突擊隊員去抗洪。當時,妻子在上夜班,年幼的女兒正生病在家,可劉學講卻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然后將女兒一人留在家里,就去抗洪了。后來女兒告訴他,那一夜她一夜都沒敢睡,她害怕打雷,所以把頭在被窩里蒙了一夜,嚇出一身汗。
在家人的心中他永遠是“缺席”的那位,作為兒子,他愧對年邁的父母,雙親生病時,他不能盡孝床前;作為父親,他愧對心愛的女兒,在人生重要的高考時節,不能陪伴左右;作為丈夫,他愧對妻子,繁重的家務,卻不能為之分憂……每每想起這些,他總是深感內疚。但他從未聽過來自家人的半句怨言。家是心靈的港灣,只有工作謝家恩。他們深知他把全部身心融入了審判事業。妻子為驕傲,女兒為我自豪,如果父親在天有知,也一定會含笑九泉。群眾的一聲聲“謝謝”讓他暖心,百姓的一張張笑臉,讓他欣慰。
?
與時俱進 不斷創新
基層法庭多是家長里短、鄰里糾紛的家務事,要取得好的社會效果,必須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深入群眾內心,研究調解藝術。多年來,他總結出了“喚起舊情法、冷處理法、拉家常法、過錯調解法、全程調解法、多元調解法、人性化調解法、效率優先調解法、‘五心’調解法等多種調解經驗,把法與情理講到當事人的心坎上,使勝訴者不得寸進尺,敗訴者心悅誠服。多年來,他所審結的案件調撤率始終保持在85%以上。無一例申訴、反悔現象發生,案結事了后,絕大部分當事人都能主動履行。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當事人的訴累,他把服務延伸至訴后,在審、執分離的情況下,他毅然將份外事當著份內事來做,建立健全督促履行制度。采用捎口信、打電話、登門入戶的方式,有效地促使當事人主動履行義務。2年來,共督促履行涉案標的80多萬元,這樣,既極大方便了100多人次的當事人,又降低了執行成本,有效地促進了社會和諧。收到了一舉三得的良好效果。
為方便群眾法律咨詢和監督投訴,潘村法庭嘗試在轄區行政村設立便民服務公示牌,公布法庭訴訟服務電話;同時制作了便民服務卡片,發給群眾。小小的便民卡,成為法庭與群眾的連心橋。在偏遠的行政村設立便民收訴箱和接待處,定期收取材料,開展接待工作。
為了更好地提供便民報務,建立了訴訟服務站,延伸服務中心職能。該訴訟服務站,有方便當事人紙、筆、老花鏡、飲用水、一次性水杯、藥品急救箱;有供當事人閱讀的訴訟指南、法律書籍、報刊雜志,為前來法庭的當事人享受優質司法服務。積極開展了電話立案、郵寄立案、預約立案等,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立案中間環節,方便了當事人。如王某和張某是對年近八旬的老夫妻,因子女贍養將電話打到法庭要求處理。劉學講得知王某身患重病,五個子女相互推諉,不給治療,王某躺在家里只有等死的情況后,立即帶領法庭干警冒著大雪驅車上門立案就地調解,從下午一點直到晚上七點,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離開時,王某用微弱的聲音發出對法官的感謝之情。
針對農村農活相對集中、農事繁忙的特點,建立了“地頭、田間法庭”、“午間法庭”、“黃昏流動法庭”,經常把開庭地點設在了老百姓的家門口,不僅較好地方便了人民群眾,還收到了辦了一個案,教育一大片的良好社會效果。由于潘村法庭位于女山湖畔,有16萬畝水面,近千戶水產養殖戶,8000多漁民。便開展了“巡回審判進漁村”活動,深受漁民歡迎。
為解決打官司難、訴訟時間長的問題,確立了 “一周結案制度”,從而縮短了結案周期,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節省了訴訟資源。對于特別困難、急需從速從快化解矛盾糾紛的當事人開通訴訟快車道,積極探索簡單民事案件訴裁機制。
?
為近距離傾聽群眾訴求,潘村法庭在距離法庭偏遠的行政村設立“法官工作室”,如今“法官工作室”,已成為“黨員干部受教育,廣大群眾得利益”的“民心工程”。
為了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辦案效果,潘村法庭堅持不懈地實行回訪制度,做好回訪工作。通過電話、信件、登門入戶等方式,對審結的案件進行回訪,進一步協調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督促其主動履行同時利用外出送達巡回審判、執行案件就地回訪。對可能引發的新矛盾、新問題的案件,通過回訪,能夠做到早發現、早協調、早解決,有效地預防因矛盾激化而引發的新案件。
為了給來訪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在法庭的顯著位置,設立一個群眾來信來訪接待室。該接待室容代書、接待咨詢、法律宣傳等內容為一體,提供多功能、全方位服務,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來訪接待。以零距離的親和力接待來訪群眾和當事人,做到進門有迎聲、詢問有答聲、解決問題有回聲。使來訪群眾和訴訟當事人只進一道門,只找一個人,便可得到快捷滿意的服務。
法庭健全了鄉鎮、村、組和調解聯絡員四級調解組織網絡,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探索建立了審判員、人民陪審員、訴訟調解聯絡員“三員”調解工作機制,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被化解在基層。與此同時,還積極與轄區的司法所、法律服務所聯系,開展訴調對接。做到細小矛盾不出村,一般矛盾進鄉鎮,調解未果進法庭。
在做好司法為民工作的同時,劉學講特別注重加強干警的思想政治建設和法庭黨支部的建設。針對法庭工作的特點,定期開展思想政治學習,交流談心活動和召開民主生活會,激發干警愛崗敬業的責任心。設立“黨員模范先鋒崗”,做到把支部建在庭上,先鋒亮在崗上,黨旗紅在院上,充分發揮法庭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公正無私是法官的本分,社會評價是人生的價值,這是劉學講始終信奉的格言。劉學講同志的先進事跡,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集中展現了當代政法干警服務大局、執法為民的精神風貌,是新時期政法干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開展“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核心價值觀活動的優秀代表,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杰出楷模,是政法干警學習的榜樣。
(責任編輯:谷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