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進程中的司法 |
|
□韋欽平
完備優良的法律體系、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實現、公正司法等是一個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司法作為法治中國建設的一個方面,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以后,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做到公正司法、統一司法,使法律在實施中發生實效?在良好的司法體制下,法官堅定的法治理念、嫻熟的法律專業知識和技能、嚴格執法習慣的養成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保障?!斗ü僦菐靺矔返木幾霭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國司法發展的軌跡,是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司法實踐領域內的一個縮影。
一、營造法院文化氛圍,培植法治理念,建設法治中國
法官智庫叢書的編撰過程是培植法治理念,樹立“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價值觀念,營造積極向上、調研學習的法院文化的過程。公平正義的理念決定了法官在辦案過程中的利益衡量和裁量尺度,對裁判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叢書主編沈志先強調:《法官智庫叢書》是一套審判實務性的學術著作,要體現上海審判水準,具有實踐的廣度。叢書編撰的過程是法官自我學習、總結、提高,自我教育的過程,也是法官的知識儲備自我更新的過程。組織編寫出版《法官智庫叢書》的過程,是梳理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歸納、總結審判經驗,學習法學理論,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是法官的法學素養、司法技能與司法經驗不斷提高的過程。
法官職業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綜合能力要求高,調研學習是客觀所在。良好的調研學習文化氛圍的養成,對于全面提高法官的各項素質,促進法院各項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正確適用法律,統一司法,公正司法,建設法治中國
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社會,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市場經濟主體日趨多元化,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更加復雜多樣。法官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方法上的不一、自由裁量尺度的不一,導致了同案不同判現象的產生,損害了司法的公正與權威。為了尋求這一問題的解決,2010年11月,最高法院出臺了《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其目的在于統一法律適用,提高審判質量,維護司法公正。
在案例指導制度之外,解決法律適用的一致性,司法實踐中還有以下三條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谷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