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縣緊抓創建惠民工程 提升城市幸福指數 |
|
近年來,廣德縣堅持以人為本,圍繞爭創第三屆安徽省文明縣城,緊抓創建育人、創建惠民,市民素質、城鄉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連續多年位列安徽省“綜合十強”、“中部百強”,先后獲得“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縣”、“全國白內障無障礙縣”、“全國綠化模范縣”、“第二屆安徽省文明縣城”、“全省雙擁模范縣”、“全省平安縣”、“全省教育強縣”、“省級園林縣城”、“省級生態縣”等眾多榮譽稱號。
一、緊抓“三大”環節,聚力市民素質教育
始終把提升“人”的素質擺在創建的第一位,堅決走好“教育人、改造人、提升人”三步曲,聚力道德建設,致力素質提升。
一是創新載體教育人。利用廣德大講堂、道德講堂、書香校園、吟唱經典以及建筑圍墻、文化廣場、公交站臺、社區“文化墻”等形式,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公民道德規范、市民文明行為規范、廣德城市精神等宣傳教育活動。推進文明單位“一桌、一隊、一堂、一牌、一傳播”創建活動。新聞媒體常年開設《文明廣德》、《小城故事》、《廣德好人》、《市民談創建》、《文明監督哨》等欄目,持續開展市民素質教育。
二是直面問題塑造人。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巡查評議公共場所不文明行為、文明交通、食品安全等道德領域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組織志愿者走上街頭巷尾現場糾正、教育引導,規范市民日常行為。推進機關效能、機關作風建設和基層站所民主評議活動,重拳出擊,治理機關行業“庸浮懶散”之風。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推進社區矯正幫扶、市民人口學校宣傳教育,把素質教育送到群眾家門口。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整治,深化法制教育進課堂活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三是典型帶動提升人。以“最美廣德人”評選活動為代表,在“盧村的故事、身邊的感動,找找最美盧村人”活動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建立了“找、評、學、贊、幫”工作機制,并在全縣進行推廣。通過群眾推薦、群眾評議,層層選拔、黨組織把關,選樹一批群眾身邊可敬、可信、可學的“鄉村好人”,樹立一個典型,教育一片群眾,融洽一方鄉鄰,調動群眾參與美好鄉村、鄉風文明建設的熱情?!罢艺易蠲辣R村人”活動作為農村基層道德典型評選創新案例在全省推廣。
?
二、推進“五大”工程,提升城市幸福指數
始終把創建為民作為一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落腳點,堅決在環境、設施、文化、實事、服務等方面下功夫,一以貫之,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一是環境惠民。建設實施數字化“城管”,推行“門前衛生責任區”制度,城市環衛全面實現市場化、無縫對接。實施創建網格化管理,大建設、大拆除、大維修,城市環境日新月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初步實現全覆蓋,建成污水處理設施34處、垃圾中轉站9個、垃圾焚燒爐18個,建成美好鄉村示范點25個,建立健全星級復評、垃圾清運處理、“四位一體”等長效機制,美好鄉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二是設施便民。按照“四區同城、四位一體”的總體規劃,高標準、高要求建設城市,實現政務區、老城區、開發區、旅游風景區的有機融合??h城區完成主體道路建設,專營市場、公園廣場、停車場、公交站臺、綠化、亮化等功能設施日趨完善,市場、學校、車站、文體場館等布局合理。建成公園廣場8個,改造公交站臺108處,完成背街后巷硬化近100條、亮化1000多盞。
三是文化惠民。精心編制《文化發展規劃》,推進文化強縣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升級影劇院、文體中心、體育中心設施,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全部免費開放。高水平承辦全省第六屆農民運動會,成功舉辦竹?旅游文化節活動。持續推進農民公園、農民廣場、農家書屋、職工書屋等建設,拍攝《這一方熱土》系列鄉土電視劇,常態開展“文化廣場”、“文化走親”、“鄉村大舞臺”、“歡樂竹鄉行”等群眾性文化活動。
四是實事惠民。全面完成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率先在全省實現特殊群體和七十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城鄉公交車。啟動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創新住院繳費方式改革,實現“先看病,后付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2011年以來,完成2500多套保障性住房建設,改造農村危房2808戶。完成34個留守兒童之家及活動室建設。完成2所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少年宮建設和3所自建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幫助1000多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五是服務惠民。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成立了廣德縣志愿服務總隊和縣直單位、鄉鎮志愿服務隊,實名注冊登記學雷鋒志愿者7500多名。圍繞“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主題,開展了“為愛行動、圓夢江淮”、“講文明、樹新風”、關愛老弱幼殘等10項重點志愿服務活動和“黨員進社區、亮身份、盡職責”實踐活動,“快樂童心”、“小雨滴”、“愛心儲蓄罐”、“電力小課堂”等服務項目貼近群眾,深入人心。
?
三、深化“四項”機制,注重創建工作實效
始終把機制建設作為創建工作持續有效開展的“助推器”,確保強勢入軌、后勁有力。
一是目標管理機制。將創建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作為縣直單位、鄉鎮評先評優的重要指標進行綜合考評。
二是調度推進機制。緊扣全年目標任務,開展不同時段、不同主題的調度推進活動,常規問題月度調度,難點問題現場辦公,重點工作節點推進,不拖不等,第一時間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
三是評議監督機制。將評議監督貫穿創建全過程,形成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集中評議,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辦室重點督辦,縣文明辦常規督查,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多層面、立體式”督查督辦和移交辦理機制。2011年以來,督辦有關創建的建議和提案500余件。
四是網格管理機制。將縣城區劃分為21個創建網格,建立縣領導聯系縣直單位包片監管工作制度,明確牽頭單位、配合單位、職能部門、社區及其工作職責,實施推進“網格化”創建管理,逐步形成城市管理齊抓共管的格局。(彭中華)
(責任編輯:谷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