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文學導論》魏軍著 |
|
作家魏軍與法制文學
——從編輯《中國法制文學導論》說開去……
佘 敏﹒
魏軍老師以他特有的從軍、從警、從文、從政豐富的社會經歷,和坦率真誠的軍人性格受到人們的稱贊。他執著地敬業精神更是讓人敬佩,他曾創辦編輯大型文學期刊《啄木鳥》、創辦并主編《偵破小說選刊》、《世界奇案佳作》,創辦公安部警官教育出版社被任命為社長兼總編輯、創辦北京法制文學研究會被選為會長。1981年9月在北京文藝學會常務理事會上,率先提出并創立了“中國法制文學”這一新的文學概念和文藝理論學科,給反映法律與犯罪文學作品以科學的界說,為繁榮我國文藝事業做出了貢獻,北京社科聯兩次授予他“優秀社會科學工作者”稱號,是文學創作與理論研究并重,并取得優異成績的作家,是中國法制文學理論創始人。
我和魏軍老師相識是在去年的8月,那時我從一名大學教師轉行成為一名編輯,魏老師的《中國法制文學導論》(以下簡稱〈導論〉)成為我編輯的第一本書。我真的是非常幸運的,做編輯工作一開始就接受了這樣艱巨的任務,這是多么難得的鍛煉和實踐機會啊。更為幸運的是,我以前長期學習和研究中國當代宏觀的文學理論和整體的文學現象,對于中國法制文學這樣一個專業關注和思考少而又少,可以說只知道一點皮毛常識而已,當我成為了一名專門針對法制文學領域的編輯,正在為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和理論著作而發愁時,竟然得到了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接受編輯《導論》這本理論著作,讓我能夠在編輯工作過程中,深入地接觸和系統的學習法制文學理論和創作,了解國內外法制文學的歷史沿革和發展變遷,熟悉法制文學的性質和特征,使我在工作伊始就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是多么好的一個開端??!為了編輯好《導論》這部理論專著,我和魏老師經過了幾次長談,從老師的耐心講解中我進一步了解了《導論》的研究思路和寫作目的,也從老師身上看到了理論家的嚴謹、作家的靈性和編輯家的素養,我感到了深刻的震撼和激勵之情。
通過再三細致地研讀和編?!秾д摗?,我對法制文學從產生到發展,有了系統而科學的認知,法制文學既是文學的范疇,又有與其它文學不同的獨有的特性。魏老師在書中闡述的主要觀點讓我深深認同,首先,從《導論》中我們了解到中國法制文學發韌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文學產生之初,繁榮于新時期文學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年代,同社會主義法制的完善和健全一起前進,成為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樣式。魏老師創立的“中國法制文學”,界定為“從社會主義現實生活出發,從社會主義法的觀念出發,而又創作在社會主義時代,并且運用文學藝術的手段,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和揭露違法犯罪現象,且反映法律與犯罪內容的作品,概屬于‘中國社會主義法制文學’的性質和范疇”。這是極富創意具有開拓性的提法,從概念上廓清了法制文學的內涵和外延,對以前提到的公案小說、反特小說、偵探小說、推理小說等概念進行了辯證的分析和揚棄,從而使得“中國法制文學”成為科學而具有實際價值的文學概念,成為業界公認、毋庸爭議的事實。
《導論》強調了法制文學獨有的特征:情節曲折、驚險、刺激,懸念迭起、邏輯推理嚴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很好地培養讀者的思維和訓練分析能力。法制文學所擁有的讀者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層次寬泛,這主要是取材著眼點所決定的。法制文學廣泛地取材各種社會領域和現實生活中的法律問題,表現社會普遍關注的,人與法之間的重大問題,緊扣時代脈搏,這種特性使得法制文學更加具有思想性和社會性,而在我們時下的社會狀況中,法制文學的思想性和社會性,首先表現在它的教育作用上,即其他文學形式難以直接承擔普及法律和維護正義道德的責任。法制文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正確反映社會主義法制生活,宣傳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教育全體公民知法、守法、懂法和依法辦事。作為一名具有極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理論家和作家,魏老師在書中全文貫穿了這一思想。
?
魏老師提出法制文學必須堅守自己的陣地,把法制和文學緊密聯系在一起,首先是宣傳法律、普及法律的知識的作用,然后才是文學的功能。法制文學不僅僅要追求藝術性和文學性,更重要的要堅守思想性和社會性,思想性就是要透視社會,表現人性,揭露矛盾,針砭時弊,社會性主要側重于文學的法律性上,讓文學承擔起普及和宣傳法律的任務。法制文學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法律知識,提倡打擊和預防犯罪,深挖犯罪的社會根源,維護社會治安,教育挽救違法犯罪人員,深入挖掘形成犯罪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提出治理社會弊端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普法工作上,法制文學的寓教于樂審美特質,使讀者在欣賞和回味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法律教育。法制文學對法制的宣傳是形象生動的,更容易打動讀者,法制文學的大眾性和通俗易懂使更廣泛的讀者能夠理解和接受法律宣傳。法制文學的道德教化作用比法律條文更能夠深入人心,令人信服。我們閱讀法制文學作品時是被案情所吸引,而并非抱持學習法律知識的目的,法制文學讓我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接受心境下接觸法律問題,摒棄了學習法律條文時的枯燥惰怠心理,從而獲得理想的接受效果。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民主與法制建設也步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法制已經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懂法、守法是每個公民必備的素質。我國人口眾多,文化層次參差不一,這就要求全民普法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渠道來進行,法制文學就成為非常受群眾歡迎的一種普法形式。
同時,魏老師也提到,強調法制文學的思想性和社會性,并不是要忽略它的藝術性,相反的為了取得理想的接受效果,在創作中更要注重作品的藝術手法,也必須在塑造各種各樣的人物上下功夫。就如別林斯基所說,“在真正詩的作品里,思想不是以教條方式表現出來的抽象概念,而是構成充溢在作品里的作品靈魂?!蔽豪蠋熤赋?,目前我國的法制文學還存在著敘事及表現手法雷同,流于一般化,缺乏藝術感染力,深入挖掘主題不深和不足,這就需要法制文學作家必須既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社會責任感以及高尚的情操,深入探討法制文學的創作規律,使其進一步繁榮和提高。開發題材,使之多元化,從一味追求驚險刺激中走出來,從政治、經濟、偵查、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進行廣泛的開掘,揭示各類違法犯罪現象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根治的途徑,使文學的典型性與社會生活、法律本質緊密的結合起來。
魏老師是一位責任感、社會使命感極強的作家和理論家,對一度在文壇盛行的文學與政治無關論,文學不需要承擔過多的社會責任論,文學要追求純粹藝術意義的論調深感憂憤。他認為,文學不能也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社會教化功能,因為文學作為公開發行的讀物,對廣大讀者必然會產生深刻影響,必然對青少年產生教育意義。如果一個作家自動放棄了自己的責任,一味宣揚個人的、消極的甚至反動的思想,所產生的負面社會效果和對青少年的毒害是非常深遠的。中國文學歷來有“文以載道”的傳統,在文學創作中,作家的政治傾向、法制觀念、思想認識、道德信念、價值標準等都自覺不自覺地體現于作品中,而讀者的人生閱歷、知識背景、閱讀期待也使閱讀活動隱含著功利因素。因此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尤其是法制文學作家,必須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同時必須認真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吸取營養,豐富自己。這樣才能做到用正確的觀點去觀察生活,用科學的方法去思索生活,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反映生活。
魏老師在書中還一再強調應大力研究法制文學理論,要加強對法制文學的評論工作。只注重創作作品,而忽視了理論研究和評論工作,沒有對法制文學創作加以規范和引導,對創作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及時指出和糾正,也會對法制文學的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魏老師也提出法制文學的理論家,甚至法制文學的編輯也都應嘗試寫作,他本人身體力行,在兩方面都堪稱典范,從提出“中國法制文學”概念至今,一直致力于法制文學的理論研究,出版、發表理論專著《法制文學與創作》,理論文章《法制文學探索》、《法律﹒犯罪﹒電影》等論文30多篇,創作方面更是成績斐然,有《遭遇流氓》、《不該公布的案件》、《榮辱悲歌》、《匿名信》等長中篇小說百余部,影視劇本八部,并多次獲獎,這種才華和敬業精神為我深深折服和敬佩!
魏老師在《導論》中呼吁法制文學必須樹立精品意識,不斷推出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民族特點的名篇佳作。好的文學作品本身就具有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升華人的精神的功能。創作出可以“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保ā睹娦颉罚┑慕浀浼炎?,敢于做發展先進文化的先鋒。要進一步提高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品位,做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的有機統一,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我們偉大時代的法制文學作品,為當代文學奉獻出獨具特色的藝術典型。
?
欲知花島處 水上覓紅云
—評魏軍的理論專著《中國法制文學導論》
計 永 佑
我之所以引韓愈的兩句詩作為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因為我覺得這兩句詩有點像魏軍探索并建立中國法制文學理論的過程。
1981年9月,我和魏軍都是北京文藝學會的常務理事,一次會上魏軍提出了“法制文學”這一概念。時光荏苒,一下子就過去了近三十年了。三十年!在人的一生中,有效的勞動時間幾乎是占了大半。在魏軍首次提出了“法制文學”這一概念時,當時在場的常務理事們,有人瞠目,有人不以為然。隨后也沒有太多的人議論,更說不上研究。在同年的12月25日,北京文藝學會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了首屆中國社會主義法制文學學術研討會。會上魏軍宣讀了《關于中國社會主義法制文學》的長篇論文。這篇論文應該是那次討論會的主旨發言。順便提一句,當時能在政協禮堂開得成這次討論會,與三個因素有關:第一,它與幾位獨具慧眼的老同志有關:一位是時任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孫一明同志,另一位是時任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文藝學會會長何洛同志,何洛當時已是白發蒼然,但有著和狼牙山五壯士相似的英雄事跡——在抗日戰爭中,他曾經跳崖生還。還有一些老作家。例如當時已經名譽中外的軍旅作家顧工同志。孫一明同志和何洛教授均已作古,如果他們九泉有知也會為魏軍同志的成就含笑的。第二個因素,與當時文壇形勢有關。記得當時上演了一部譯制片《加里森敢死隊》,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應該說與法制文學不太沾邊。但當時對造成犯罪這件事上卻頗引起了一些議論。一些報刊上,甚至廣播中都有人說,某些少年犯看了《加里森敢死隊》就學著影片的辦法作案。今天說起這些事,有點象說相聲,這件事當時確實是人們議論的話題。一個不言自明結論:需要從美學理論、文藝理論上澄清相關問題。誰來澄清?當時講到這些問題時,文藝理論家,美學家都得有點“冒死食河豚”的勇敢精神。記得當時魏軍曾經建議我:“研究一下法制文學好不好?你已出版了兩本美學專著。應該是有條件的!”聽了他的話,我有點飄飄然。要動真格兒的,我才知道創建一門理論有多難。于是只好“高山仰止……”了。
于是,便碰上了前面提到的第三個因素:魏軍同志研究理論的勇敢與堅持精神。在政協禮堂那次會上,我是抱著“帶著耳朵聽一聽”的想法去的。聽到的魏軍的長篇發言,開始我是無精打采地聽,但是愈聽愈有興趣,甚至有些振聾發聵的感覺。魏軍同志的發言,客觀地說是對法制文學理論,以極具概括論證為法制文學打下了美學理論基礎與方法論基礎。會后,我同魏軍同志告別時,講了一句話:“冒死吃河豚罷!”對魏軍,我一向的看法是:他是形象思維發達的作家,寫小說手到拈來;講美學理論,可能要“隔山”了。能把形象思維與理論思維如此靈活地駕馭齊驅,我當時也只見過兩個人:一個是我在干校時的室友寫《黃河大合唱》的張光年(光未然)同志,另一個就是人到中年的魏軍同志了?,F在這種人不可能是多如繁星的。
“欲知花島處,水上覓紅云”,現在魏軍已經踏過萬水,覓得“紅云”了!我對他表示敬意與祝賀!
?
法制文學—— 一個美學與文藝理論新范疇的出現與論證
前已述及,“法制文學”這個概念還是在1981年由魏軍同志提出來的?,F在已經過了快三十個年頭了。
在美學研究中,提出一個概念與論證一個概念,使之成為美學與文藝理論一個范疇,中間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叵胍幌?,我們在美學建立的幾百年中,究竟創立了多少范疇?我們在美學與文藝理論研究中創立了一個新的范疇,其價值與艱辛可想而知?!胺ㄖ莆膶W”這個美學與文藝理論范疇,在魏軍那里是經過了快度過三十年了!
任何一個學科的創立,任何一個學術范疇進入已經形成的學術體系,它必須完整的、有證明力的回答四個問題:對象、任務、方法及在學術體系中的地位。
魏軍同志的《中國法制文學導論》,對上述四個問題都作出了有邏輯力量的、有充分事實根據的回答。我們有理由確認:“法制文學”這一范疇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美學與文藝理論體系。
中國法制文學的對象
魏軍指出:罪與罰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有犯罪就有制約犯罪的法律,這種現象的發生,催生了反映法律與犯罪的文學。他還援引了馬克思的話:“犯罪不僅生產犯罪,而且還產生刑法?!狈从撤膳c犯罪的文學作品,古今中外,早已存在。但是,把它們作為一個美學與文藝理論范疇加以研究,并形成一整套理論體系,卻是產生在我們中國,其開拓者就是魏軍。魏軍說:“我們認為,新中國成立后,在評價和探討關乎法律與犯罪文學作品時,應該有一個確切的,科學的概念界定。這個概念應以揭示社會主義時代,仍然發生犯罪和阻止、消滅犯罪現象為內容,從而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增強每一個公民的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共同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精神文明出發,命之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文學(簡稱中國法制文學)”。這段話說明了“中國社會主義法制文學”,首先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反映法律與犯罪題材的,我國民族化的作品。把“中國法制文學”作為一個美學命題來研究就產生了“中國法制文學”這一范疇。這就明確了“中國法制文學”這一范疇的對象。這個對象的特點是中國的,民族化的,反映法律與犯罪題材的作品,以及這類作品的創作規律與評價標準。我認為魏軍有關法制文學的對象的界定是準確的。
中國社會主義法制文學的任務
一個學科的創立必須有明確的任務,魏軍對中國法制文學的任務,作了明確的說明與論證,這就為法制文學理論的價值打下了基礎。
作為指導思想,魏軍引述了胡錦濤同志的話:“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庇纱?,魏軍同志明確指出了法制文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法制文學作家創作時要以人為本,創建和諧社會,要尊重人權、保護人權。而且在創作打擊與揭露犯罪的作品時,也要注意依法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保護人權是法制文學創作的重要任務。
法制文學的另一項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魏軍指出:“法制文學的普及和發展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并駕齊驅。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個長期戰略任務,是針對社會上還存在著諸多不文明因素和現象而提出的?!睘榱私ㄔO精神文明,“除政治、宣傳教育工作外,還要依靠文學藝術工作做必要的輔助手段,法制文學作家義不容辭,應努力創造宣揚守法、維法、執法和催人向上,促人向善的作品?!?/p>
法制文學創作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洪流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大軍。明確了法制文學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于法制文學創作中出現的追求獵奇,追求“票房價值”的傾向,是一個重要警示。
?
法制文學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捍衛社會主義法制,作社會主義法制忠誠衛士。
魏軍的《中國法制文學導論》專有一節論述了這一重大問題。
法制文學作家在這個問題上,常常是面臨一個十字路口。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文壇上,出現了一些捍衛社會主義法制文學的好作品,我們為之高興。
但是,正如魏軍所指出的,在法制文學創作中也出現了一些與我國法制相悖,甚至反法制的作品。大搞官能刺激,打搶殺,或黃賭毒,套用西方文學手法,編織離奇故事,模擬犯罪,宣揚兇殺,打斗、色情技巧。魏軍指出這類作品“雖名曰法制文學,實為反法制的文蛹?!?/p>
法制文學的任務是宣揚與捍衛社會主義法制;與這一任務相悖的作品,不能歸入法制文學之列。
法制文學的第四項任務是給人以美的享受。文學的審美功能是一切作品應該共有的功能,法制文學作品也不例外。文學創作的規律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一部作品,其表現的內容不是“高于生活”而是歪曲生活,低于生活,那就不是文學,當然也就不是法制文學。文學必須有審美價值,而不是把污泥濁水噴向讀者,否則它就喪失了文學的本性。
法制文學的第五項任務是加強推廣法制教育。這也是文學共有的教育功能在法制文學中的體現。魏軍指出:在法制文學創作中,必須反對宣傳“法盲”。他說:“古人云,不知者不為罪。若以‘法盲’論之,其不混淆了罪與非罪的界限,法律豈不成了一紙空文?‘法盲’的謬說,不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嚴,有損于人們對法律的正確認識,只能為犯罪分子張目,是反法制的?!?/p>
法制文學的任務是宣傳法制,而不是宣傳“法盲”、表現法盲。
中國法制文學的哲學美學基礎
任何一種文藝學科的建立,都離不開它的哲學美學基礎與方法論基礎。魏軍的《中國法制文學導論》用了相當的篇幅論證了這兩個問題。
魏軍指出:“……因此,要求法制文學作家,必須以實踐檢驗真理的現實主義理論為基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美學原則,按照客觀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和法制文學藝術規律進行創作和理論研究?!睂嵺`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現實主義,這種現實主義不同于見什么就寫什么的自然主義,它所要求的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現實主義。因此,這種現實主義必須是反映現實生活本質與規律的。
談美學基礎,不能不談文學創作的思維規律。首先碰到的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問題。關于形象思維問題幾十年前有過一次大爭論。結果得到一個共識:文學創作要靠形象思維。而這個結論對于法制文學又在實踐中碰到一些困難。因為任何作家,進行法制文學創作時,都要時刻想到法律,甚至還要有法律知識素養?!胺ぁ钡娜耸桥c法制文學無緣的。魏軍認為:作家利用形象思維,進行形象化概括、塑造典型藝術形象,以其創造出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而且抽象思維在揭示作品主題意義,和發現事物本質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認為這一觀點反映了法制文學創作中的思維規律。
?
中國法制文學的方法論基礎
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現實主義,這是法制文學方法論的最根本的基礎。但是,在法制文學創作中怎樣貫徹這個方法論原則呢?前人對此探討不多。魏軍辟專章談了案例與法制文學創作的關系。 案例在現實生活中是法制文學的聚焦點。如何處理案例是在法制文學創作中隨時面對的問題。案例與創作應該是法制文學創作的特殊方法。
魏軍對案例與法制文學創作中的定位是:創作法制文學作品,案例只是一個引子。他說:“案例作為法制文學作品創作素材無可厚非,但要根據作品主題并服從塑造藝術典型的需要,對案例要進行全方位的改造。
這種創作方法就與自然主義的創作方法劃清了界限。
中國法制文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這個問題是處理法制文學在科學中的地位問題。法制文學首先與法學、法律學有密切的內在聯系,以藝術典型宣揚法制,法制文學作家不懂法,是不行的。在一定意義上說,法制文學作家同時也應該是法學家。魏軍當選為中國法學會理事是當之無愧的
像一切文學作品一樣,法制文學作品也有它的時代性。魏軍指出:“無論哪朝哪代,反映法律與犯罪的作品,無不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币虼?,社會主義時代的法制文學,在時代意義上不同于古代的公案小說,這里有一個傳承與發展的問題。
其次,是關于偵探小說。偵探小說,在一定意義上,它只是法制文學的題裁與創作手法。魏軍認為:“偵探小說盡管曾受到某些專家、學者和批評家的白眼和貶斥,但它能流傳到今天,并且在出版界繼續蓬勃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p>
中國當代法制文學,在發展進程中,曾經受到前蘇聯的驚險小說與驚險電影的巨大影響。魏軍認為:“蘇聯驚險影片取得的成功,除藝術家在創作上不斷革新藝術手法外,和作品有其積極向上、具有高度思想性主題、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有關?!敝袊ㄖ莆膶W受外域的影響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我們應該探討的比較文學。只有在這種探討中才能如實地確定中國法制文學的地位。
與中國法制文學密切相關的,還有日本的推理小說。魏軍辟專章論述了這個問題。魏軍指出:“日本推理小說作品的特點,一是運用推理手法偵查破案,二是運用推理的藝術技巧推動故事的情節發展?!币虼?,“推理”只是反映法律與犯罪文學作品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巴评硇≌f”應該是從屬于法制文學的范疇之內的。
(責任編輯:谷晴) |